当Raid发生故障时,数据恢复的步骤如下:

1. 切记不要重启系统或关机,也不要拔掉故障硬盘。因为Raid的配置信息都保存在硬盘上,如果此时关机或者重启,可能会让Raid信息丢失,而且如果此时更换了硬盘,那么新的硬盘就没有Raid信息,也就无法加入Raid。所以第一步,你需要记录下硬盘的序列号,方便后续使用。

2. 需要准备一个可用的U盘或者移动硬盘,用来存放Raid的配置信息和数据。如果没有的话,可以自己做一个启动盘。具体方法就是在另一台电脑上下载大白菜或者老毛桃等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,然后将U盘插入电脑,打开制作工具按照提示制作即可。制作完成后,将U盘插入故障电脑的USB接口即可。

3. 接着,将故障硬盘从Raid中移除,然后打开电脑,进入PE系统。在PE系统中打开DiskGenius软件,在软件中可以看到Raid的配置信息,这些信息就保存在硬盘上。然后在DiskGenius中找到对应的硬盘,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文件,这些就是Raid的数据。

4. 然后,在DiskGenius中打开Raid的配置信息,可以看到Raid的级别和成员盘的信息。记录下这些信息后,将这些信息复制到U盘或者移动硬盘中。如果没有提前制作U盘或者移动硬盘的话,可以在这里使用DiskGenius的文件复制功能,将这些信息复制到另一个硬盘中。

5. 将故障硬盘重新插回Raid中,开机后进入系统,此时会发现Raid已经重建成功。如果此时发现Raid无法识别的话,可以尝试使用DiskGenius中的“重建Raid”功能进行修复。

RAID数据恢复方法,让你的重要文件安全无忧!

由于各种原因,数据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。其中,RAID(Reduda Array of Idepede Disks)是一种常见的存储技术,它通过将多个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单元,提供更高的数据存储效率和可靠性。但是,如果RAID阵列中的某个硬盘出现故障,数据恢复就会变得非常困难。因此,掌握RAID数据恢复技巧,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下面,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RAID数据恢复的方法和技巧。让我们了解一下RAID的三种常见类型:RAID 0、RAID 1和RAID 5。

1. RAID 0:数据分条(Daa Srippig),将数据分条分布到多个硬盘上,提供更高的读写速度。但是,任何一个硬盘故障都会导致整个阵列的数据丢失。因此,RAID 0的安全性最低。

2. RAID 1:数据镜像(Daa Mirrorig),将数据同时写入两个硬盘,提供更高的数据可靠性。但是,如果两个硬盘都出现故障,数据恢复就会变得非常困难。

3. RAID 5:分布式奇偶校验(Disribued Pariy),将数据块和校验位一起分布到多个硬盘上,提供更高的数据可靠性和读写性能。但是,如果阵列中的一个硬盘出现故障,需要重新计算丢失的数据块和校验位。

了解了RAID的三种类型后,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进行RAID数据恢复。

第一步:确定故障原因

在开始数据恢复之前,首先需要确定故障原因。例如,硬盘是否出现物理故障、操作系统是否存在问题等。可以通过查看系统日志、运行诊断工具等方式来确定故障原因。

第二步:备份重要数据

在进行数据恢复之前,一定要先将重要数据备份到其他存储设备上。这样可以避免在恢复过程中造成数据损失。

第三步:重新构建RAID阵列

根据故障原因,选择相应的恢复方法。如果是硬盘物理故障,需要更换故障硬盘;如果是操作系统问题,可以尝试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等。在重新构建RAID阵列时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1. 选择可靠的存储设备,避免使用有问题的硬盘;

2. 根据原始RAID配置情况,选择相应的RAID级别;

3. 在重新构建RAID阵列之前,一定要先备份原始数据;

4. 如果无法正常启动系统,可以通过启动盘进入操作系统或者使用其他操作系统进行恢复。

第四步:使用数据恢复工具进行恢复

在重新构建RAID阵列之后,可以使用一些数据恢复工具来进行恢复。这些工具可以通过扫描硬盘上的数据块和校验位等信息,尝试恢复丢失的数据。常用的数据恢复工具包括DiskGeius、Sellar Daa Recovery等。

掌握RAID数据恢复技巧对于保障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在实际应用中,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恢复方法和工具,确保数据能够安全无忧地恢复回来。同时,我们也需要加强数据安全意识教育和技术培训,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数据丢失的情况,保障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。


下一篇:移动硬盘数据原位恢复,位恢复:保护珍贵数据的秘密武器